
為什麼孩子常常睡得差、無精打采?小朋友患上睡眠窒息症,背後埋藏著什麼健康隱患?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譚一翔醫生接受訪問,為大家講解兒童呼吸問題的徵兆和應對方式。
孩子打鼻鼾要警剔,睡眠窒息兩大成因
一、呼吸道阻塞問題: 正常情況下,小朋友睡覺時是不應該打鼻鼾的。孩子常常大聲打鼻鼾,代表他/她的呼吸系統可能出現阻塞問題;鼻腔或氣管先天性構造異常、鼻隔腫大、瘜肉生長、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,均會構成阻塞性睡眠窒息。當鼻子呼吸遇上阻滯,小朋友就會改用嘴巴吸氣,使得睡覺時鼾聲大作。
二、腦神經控制問題: 人之所以能維持呼吸節奏,穩定攝取氧份,是腦部控制多個器官互相協調的結果。若腦部或神經系統功能受損,呼吸系統未能從腦部獲取正確指令,將會引致睡眠時不能呼吸而缺氧。這種情況被稱為中樞性睡眠窒息。

上述兩項因素都可能造成長期睡眠窒息,必須找出病因及早治理。除此之外,小朋友亦有可能患上短期睡眠窒息,成因包括部份藥物副作用、心理因素如焦慮,以及最常見的感冒、發炎、鼻敏感,呼吸道受到黏液或異物堵塞。
睡眠窒息有跡象,異常睡姿是警兆
睡眠窒息症有一些表現相當明顯,例如睡覺時不斷移動身體、頻頻驚醒哭鬧等等。長時間睡眠不足,小朋友就會精神疲憊,無法集中精神,甚至衍生出情緒及行為問題。另外,睡眠窒息症亦會打亂睡眠循環,一旦進入熟睡期,或會出現尿床情形。

孩子經常擺出以上睡姿,很可能是呼吸困難,身體無意識拉伸脖子,從而撐開咽喉接觸空氣。建議家長小心留意,在需要時要諮詢專家安排睡眠測試。
現時睡眠測試相當便利,可以在家中進行,只需一晚即可完成。孩子睡覺時戴上電子儀器,觀測肌肉、脈膊、呼吸、血氧等種種變化,以判斷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。假如確診,就要接受進一步檢查,了解呼吸系統哪一部分抑或是腦部問題,由醫生安排正確療程。
8歲仍未處理呼吸問題,隨時影響孩子一生
患有呼吸問題的孩子為了攝取足夠氧氣,會不自覺地改用口呼吸。然而,鼻腔能過濾病菌和灰塵,而嘴巴則無法提供這種保護;小朋友長時間用口呼吸,會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、鼻竇發炎。更嚴重的是,鼻子長期不運作,會逐漸失去正常生長的能力,從而引致顏面結構發育異常。
8歲前是鼻腔和面頷口腔骨骼發育的關鍵期,從幼稚園高班至小學四年級,孩子的面部結構會漸漸成型。若呼吸問題未獲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面部骨骼異常。當踏入青春期,結構異常不僅浮現到外觀上,更會進一步壓逼鼻腔空間,加劇呼吸困難和鼻塞,影響深遠。因此,建議在6-8歲前諮詢專家。

小朋友用口呼吸時,舌頭會降下,無法支撐上顎,時間一長,將會導致上顎生長成狹窄的高拱形,令牙齒排列擁擠或錯位。此外,腺樣體肥大的兒童吸氣時會後撤下顎,幫助空氣流通,最終形成下巴後縮的面形。
呼吸問題有療法,找出病因最重要
針對炎症、過敏或感染引起的呼吸問題,家長應諮詢呼吸科或耳鼻喉科醫生,由醫生評估孩子的情況並處方適當藥物,例如類固醇鼻噴劑、抗組織胺藥(口服及鼻噴劑),緩解過敏症狀。另外亦可用生理鹽水洗鼻,沖走鼻腔內堆塞的分泌物,改善通氣。
若是結構異常產生呼吸問題,常見情況如腺樣體肥大堵塞呼吸道,部份患者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,以及服用善古寧(一種口服藥物,常用於哮喘或過敏),以減輕腺樣體肥大造成的炎症和腫脹。情況嚴重的話,可能要接受切除手術,切除腺樣體及扁桃腺。此外,亦可以通過手術削減下鼻甲組織的體積,擴大鼻腔空間,緩解鼻塞和睡眠窒息症。
呼吸問題可以很複雜,有時需要幾種療法同步進行,例如:呼吸科或耳鼻喉科醫生診斷呼吸道、牙醫評估牙齒錯位、言語治療師協助改善口腔肌肉功能。最重要是在懷疑兒童有呼吸問題時盡早尋求專業意見及診斷,找出癥結所在,對症下藥。
譚醫生給家長的小錦囊

一、如情況許可,建議持續母乳餵哺,母乳的獨特營養可增強免疫力,減低感染風險。
二、在孩子18個月大之前要逐步戒除啜奶咀,以免影響口腔肌肉與牙齒發育。
三、適度讓孩子接觸自然環境,有利免疫系統發育;按情況合理使用口罩,例如在流感高峰期或空氣污染嚴重時戴口罩。

譚一翔醫生
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
- 嘉諾撒醫院兒科顧問醫生
- 香港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(兒科)
- 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(兒科)
-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
-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
-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
-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學院內科榮授院士
-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
-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(兒科)